familyphoto2

文章作者: 劉婷

香港名作家亦舒,在她的一本書中提到:『婚後的生活完全不堪一提! 婚姻,就猶如黑社會一般,沒有加入的人總不知其可怕,一旦加入後又不敢道出它可怕之處,故此內幕永不為外人所知。』–節錄自 (我的前半生,新世界出版社,2007) 。

這段話寫出許多婚後發現婚姻生活,和婚前想象不符之人的心聲。

我常聽到已婚者感嘆婚姻生活的不盡人意,未婚者掙扎在結婚好,還是不結婚好的彷徨當中;而不婚者抱怨受到的壓力和歧視的眼光,人好像就沒有一個選擇是保証一定會快樂滿足的。

從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任何哺乳動物都需要發展出依附關係以維持種族的生存;在我們年幼、無求生能力的時候,我們跟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父母照顧我們的食衣住行、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我們成長、並教導我們重要的求生技能。

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雖然不再需要有人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但是一份重要的親密關係卻可以是我們的加油補給站,讓我們可以勇於面對外在世界嚴厲的挑戰;這份關係,也應該是我們的安全網,讓我們在疲憊受傷害之時有一個溫暖的地方可以休憩、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發現,有兩個跟婚姻有關的觀念讓人對婚姻關係有過低的期待,讓我們覺得會幸福婚姻是一種破例的好運氣,而平淡無味、各自為政的婚姻才是正常,因此認命的接受疏遠冷淡的婚姻關係,太過輕易的棄守這份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關係。

以下我將提出個人的觀點和實例來討論這兩個跟婚姻有關的觀念,希望能讓大家看到婚後相愛到老的可能性。

婚姻不一定會是愛情的墳墓

如果夫妻倆人把婚姻關係當成貧瘠的農地、從不花時間去耕耘灌溉,有污染物傾倒在土地上也不清理、任之侵蝕污染土質,那麼婚姻當然就會慢慢的荒廢。

我在餐廳吃飯時,有時會看到一些夫妻相對無言的吃完一餐飯,沒有眼神相會、沒有任何互動,就把吃飯當成填飽肚子的一項任務來完成,這樣的現象常常讓我感到相當悲哀。

請曾經談過戀愛的大家回憶一下,在你談戀愛的時候,是不是跟你的愛侶間總有說不完的話?對方大大小小的行為在您的眼中都是美好的、即使在沉默中的眼神相對也是含情眽眽的。

如果將愛侶或夫妻間相處的時間和質量跟關係的親密程度來做一個比較,當然談戀愛的時候兩人的關係是更加親密的,因為我們花了更多的時間來培養維持這份關係啊!雖然在結婚多年後刺激和新鮮感的強度減低,愛人的方式也因為年齡和人生經驗的改變而有所不同,但是兩人之間相愛和情感親密的程度卻是可以不退反進的。

有些讀者大概會對以上的論述不以為然的反駁說:「誰有這麼多閑情、閑工夫來做這些風花雪月的事?」或說:「唉呦!都老夫老妻了還這麼肉麻!」

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包括婚姻關係也是如此。

曾有一對夫妻個案,妻子來求助我時表示他們的婚姻在1984年已經「腦死變植物人」了,二十四年來都沒有人願意先採取行動來破冰,一直過著室友般沒有任何交集的生活。當筆者問這位太太為何在這麼多年後想要改善關係時,她說:「我剛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這個失敗的婚姻。我本來以為我可以就這樣過一輩子的,可是當我知道我的時間不多時,我突然覺得好不甘心,為什麼我們花了這麼多的時間折磨彼此?我最後的希望是可以看著我先生的眼睛,沒有怨恨地跟他說再見,告訴他我有多后悔沒有早對我們之間的關係做任何的努力。」

這個故事最悲哀的地方是,他們的關係疏遠到妻子一直等到第一次晤談才鼓起勇氣告訴先生她得癌症的事,因為她很害怕先生的反應會是毫不關心、事不關己,那她就會徹底的心碎了。

結婚二十幾年的夫妻感情疏遠到這種地步真是讓人替他們難過,但是如果我們任憑婚姻關係枯萎凋零,這樣的情況是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的。

婚姻關係不應該讓位給親子關係

著名的婚姻學者 JOHN GOTTMAN,根據其對幾百對夫妻做的觀察研究結果,對剛做父母的夫妻提出勸告,他說:「很多夫妻在做了父母之后因為照顧小孩的責任繁重,就有意無意地做了一個選擇:把夫妻關係先放到一旁,以親職為重。」

他們以為婚姻關係可以像放映DVD電影一般,在這裡先行暫停幾年以後,只要再按『PLAY』的鍵,劇情就可以毫無間斷的接著演下去。

不幸的是,他們往往在數年之後發現,關係已經變質、配偶已經偷偷的自行改變劇本、而未來的婚姻路,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脫軌了。

所以,Dr. Gottman建議年輕的父母在焦頭爛額的照顧家中新成員的同時,也要想辦法兼顧婚姻關係。

家中有新生兒的夫妻常常是身心俱疲的,特別容易會產生爭執,也特別會覺得家事和育兒的責任分配不均而對配偶產生不滿,如果在此時先行將婚姻關係放在一旁,等到孩子長大時回首一看,才發現自己和配偶已經漸行漸遠、孓然一人。

要做到兼顧婚姻和親職角色並不是容易的事,除了責任增加之外,夫妻倆人對各自扮演的性別角色,是不是有類似的期望也有很大的影響。

舉例來說:有一對夫妻來跟我求助,先生對妻子極度不滿,他覺得在妻子心目中的優先級是孩子是第一、妻子年老的父母第二、工作第三、而他則排到最後一位,妻子一點也不在乎他、不在乎兩人有沒有單獨相處的時間、好像已經不再愛他了。

先生覺得自己已經很低聲下氣的要求太太每周給他一個晚上的時間,讓兩人有時間去約會,可是妻子老是因為臨時有別的事發生(像是小孩生病、下雨、塞車等等)而取消約會。

在先生跟妻子抱怨他的寂寞孤單時,她的想法是:我已經像兩頭燒的蠟燭般身心俱疲,這個應該是我的伴侶的人不只不體諒我、不提供任何協助、還像一個無理取鬧的小孩一樣,不管我是不是累得半死,要我不時去哄哄他,誰有這種閑工夫?

妻子在很不耐煩的同時也覺得無力和疲憊,因此對先生的抗議用沉默以待,不想增加兩人間的爭執;但是,妻子委屈求全的沉默卻被先生認為是她毫不在乎他的象徵,因此變的更生氣,而妻子也就越沉默不滿。

在一開始的時候,兩個人都是在為這個家努力,但在日積月累的惡性循環下,雙方都覺得對方不在乎自己,怨恨和不滿也漸漸增強,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鬥的,因為這樣而破壞了關系其實是很可惜的。

每個人結婚的時候多少都是抱著一些夢想的,希望能幸福快樂、希望被珍惜和喜愛、希望不再孤單寂寞、希望受到保護和照顧等等。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有選擇的話,相信沒有人會主動選擇冷淡疏遠的婚姻關系的。

我必須承認,的確在有的婚姻裡夫妻倆人是真的不在乎彼此甚至從沒相愛過的,也有的人結婚是為了愛情以外的原因,這些婚姻雖然先天的體質不佳、但也並不是完全無藥可救。

有時會聽到夫妻倆人互相指責對方對婚姻的不重視和不努力,可是在詳細了解兩人的關係歷史之後往往發現,其實兩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為婚姻努力,只是這樣的方式既不為對方所接受,也對改善問題毫無建樹,所以雙方都覺得疲憊無助和失望,也覺得自己在對方的眼中一無是處、自己的付出絲毫不被對方感激。

在這個時候,只要兩人還對改善婚姻抱有一線希望,婚姻諮商會是一個可能改善關系的資源。姑且不論諮商的有效與否,在我的經驗裡,往往兩人一起參予婚姻諮商就是一個重要的宣示,就像你在對你的配偶大聲述說這個婚姻關係對你的重要性!!

婚姻會不會隨著時間慢慢變得疏遠冷淡是兩個人共同的抉擇,而不是必然的現象,只要我們不認命、不放棄、相愛一輩子是可能的。

(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兩個案例都在細節上刻意做了一些修改,以保護個案的隱私)

 

 

圖: Free stock Photos

我們能不能相愛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