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berg's empty chair two chairs

文章作者: 劉婷 / 圖: Free Stock Photos

 

導讀:

自2007年情緒取向與婚姻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簡稱EFT)進入國內以來,培養了一批從事EFT治療的優秀諮商師,對許多夫妻關係和親密關係進行了治療,效果顯著。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想學習這門治療技術和得到認證。就在這樣一片叫好聲中,國內出現了兩個EFT的聲音,給不瞭解EFT的人帶來了困惑和疑慮。為了讓大家在學習EFT的道路上方向明確,各取所需,特撰文說明兩個EFT既同根而生又各自繁榮的發展方向,敬請瞭解。

 

在困境中誕生  在困難中前行

八十年代初期,全世界在心理治療領域中十分缺乏一個有效、人性化的治療步驟以及清晰的治療方案,被各種流派治療後的個案只能維持短暫的關係改善,一年後便會舊病復發。恰逢此時,由蘇珊強森博士和她的指導教授萊斯利葛蘭保博士(Sue Johnson & Leslie Greenberg)提出了他們的新理論——情緒取向(EFT)。EFT著重反應了此學派視情緒為婚姻或個人改變的主要動力之精神,並且將治療的重點由行為認知層面轉換為情緒層面。這與當時的主流學派認為“情緒是在認知或行為改變過程中的副產品,被視為妨礙治療,或僅被視為一個低效益的媒介,情緒的改變是藉由認知行為而產生”的來說是大相徑庭,自然引來不斷的爭議和挑戰。

面對來自其他流派的挑戰,J•G師徒二人並肩作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經過一番激烈的唇槍舌戰,再加上當時情緒智商(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本1995年的暢銷書改變了大眾對情緒的看法,EFT在心理治療領域慢慢站穩了腳步。EFT在家族治療領域開始大紅大紫是在90年代末期,Sue Johnson實證的研究和案例的實效追蹤,兩年和三年追蹤的結果證明瞭治癒成效的穩定度,完成治療的夫妻有75%維持的顯著的關係改善,效率高達85%以上的傲人成就奠定了EFT的歷史性地位,這個研究結果遙遙領先了其他學派,成為當今世界伴侶和婚姻治療的佼佼者,也是除了CBT(認知行為治療)之外,目前有最多實證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支持的心理治療學派。很遺憾的是,這些EFT的實證研究都是以伴侶或夫妻為研究對象,而沒有以個別個案為對象的EFT成效研究。

 

兩個EFT  兩條黃金道

心理學大師們往往心智發達,思維敏捷,很難安於現狀,最終都會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理論體系和治療系統,Greenberg和Sue Johnson也不例外。隨著EFT旋風般的刮起, 兩位大師在繼續前行的路上又一次創造了各自的神話。Greenberg博士以情緒取向在個別治療中解決了憂鬱症等頑症的治療難題,在《Emotion-focused Therapy for Depression》(憂鬱症的情緒取向治療)一書中充分體現了他的獨有的EFT個體治療理念和治療技術,很清晰的呈現出EFT技術在個體治療上的新枝綠葉。

Sue Johnson博士以情緒取向在關係治療中做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堅持在臨床中累積寶貴的治療經驗,尤其在親密關係治療的追蹤統計中以傲人的高治癒率之成效傲視群雄。並且以高瞻遠矚的領導才能將EFT學派形成了一套嚴謹的培養認證體系,教科書《The Practice of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情緒取向VS婚姻治療)真正實現了婚姻治療的有章可循和婚姻治療中的GPS定位。ICEEFT中心以高等學府的管理標準,嚴謹的治學態度,確保了EFT的標準認證,層級分明,保證了EFT訓練和治療師的品質,保護了個案利益,讓EFT在家族治療領域站穩腳跟,也讓Sue Johnson博士在接連幾年間贏得美國家族治療協會(AAMFT)的特殊貢獻獎以及傑出訓練獎。

 

相同的情緒取向  不同的核心理論

兩個EFT均以經驗和系統理論為基礎,這也是後現代學派的根基。情緒理論是兩個EFT共同使用的治療工具,人本的態度貫穿了整個治療的過程。

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

Sue Johnson博士的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將依附理論引進EFT作為核心理論來解密親密關係、理解親密關係、修復親密關係;更為重大的研究發現是依附創傷的存在,以及依附創傷對親密關係的破壞性影響,造成創傷方對親密關係的不投入,導致親密關係的疏離和解體;以標識性的描述來識別依附創傷,以地圖指引的方式對依附創傷進行處理,讓EFT治療師在對親密關係的治療中有章可循,道路清晰 。可以說,Sue Johnson博士的EFT是解決親密關係的最有效治療工具,實証研究的結果證明,在親密關係中凡是個人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放到關係中來解決也是最有效的,且治療療程明顯縮短。在Sue Johnson的眼中,愛情關係不只是造成個案困擾的問題來源,同時也是療傷的安全基地和改變的動力。人不需要總是孤軍奮鬥,伴侶是可以相互扶持依靠的。

Greenberg博士的Emotion Focused Therapy將情緒調節理論充分的應用在治療關係中,“強調協助案主調節情緒,以及轉化他們情緒基模的記憶歷程。因此,情緒取向治療的目標是藉由增進情緒的覺察、調節及情緒的運用與轉化,以達到自我組織的改變”(摘自《Emotion-focused Therapy for Depression》。Greenberg博士深受完形治療的影響,有譽為是世界上空椅子技術做的最好的大師,所以在他的書籍裡和他的教學裡完形治療的影子隨處可見。Greenberg博士對治療憂鬱症個案有著豐富的治療經驗和傲人的成就。

總之,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Greenberg博士注重個別心理治療,Sue Johnson博士著重於關係治療。兩人雖然都以情緒作為治療的重點與造成改變的機制,Greenberg的治療目標在於改善個人情緒調節和功能,Johnson的治療目標在於協助伴侶真誠分享和有效回應脆弱無助情緒,再以新建立的安全情感連結為基地,造成個人情緒調節功能和人際關係的改善。

 

兩個無與倫比的“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