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婷
< 這樣的愛哪裡出錯了 >
建立起關係之後,親密伴侶在互動的過程中,因為雙方在價值觀、個性、成長經驗上的各種差異,可能導致了誤解,而誤解很容易會演變成衝突。
衝突,似乎成了親密關係中完全無可避免的宿命。這就是我們總是在親密關係裡所面臨到的兩難: 一段關係親近了就會有受到傷害的危險,但如果為了躲避受傷的危險而選擇不親近的話卻又落得孤單。 這樣子的兩難還包括: 告訴了對方我們真正的感受與心聲,對方很可能會因為受傷而離我們揚長遠去; 但如果我連對方都無法放心信任的傾訴我真正的心聲,那麼選擇一去不回頭的人便可能是我自己了。
大部分諮商與溝通的專家與書籍一致都教我們說: 要有同理心、要去傾聽、要無條件地接納對方。可是當衝突一發生,我們都有很努力的嘗試去克制住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要用理智好好的去溝通,為何到最後演變的結果,雙方卻也經常覺得心裡不是很滿意,或總覺得還是不太能夠坦然接受呢?
彼此陪伴真的好費心力,好難圓融對不對?
很多時候, “用理智好好分析, 好好溝通說清楚” ,其實是會讓雙方的情緒都雙倍加乘,將兩個人都拉進無窮無盡負面的漩渦當中。試想原因,是因為當我們好好去「說」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都是想讓對方「完整清楚地聽見」我們說出來的話並希望對方「好好地去接納」我們心裡的想法。
然而這些時候,我們看似努力控制了自己的情緒,用理性地好好溝通解決問題,但是說出口的句子卻經常像刀刃一樣,句句刺中對方要害,很可能在獲得對方回應之前,就又掀起另一個爭端了。經常就算你是完全正確完全站在真理這一邊的,這樣子的情況對於兩人的關係卻也一點都無濟於事。
我們舉例來描述想像這樣子的一個情況:
老公臨時起意在事前完全沒跟你提起或一起討論過,也沒在進門之前先打電話告知的情況下,就把他的狐群狗黨好哥兒們給邀請到家裡來吃飯聚會。
很多人慣用的反應方式多是:
為什麼你總是記不得所有的事情? 我們是不是已經在這種 “要不要事先告知我” 的議題上衝突過一千次了?
為什麼我的優先順位永遠都在你的好哥兒們後面? 我這個人在你的名單當中就永遠總都是敬陪末座的。
為什麼你總是這麼自私,什麼事情都只顧著你自己呢?
你所關心的只有,你的狐群狗黨、你們的聚餐最重要嗎?你有想到過要問問我今天在公司受到了什麼氣嗎? 你在乎過我嗎?
Dr. Sue Johnson將這些充滿批判的互動稱為 “撒旦的對話”,如此的負向溝通循環,將會使雙方陷入誰對誰錯的泥淖當中,反而無法滿足彼此互相依靠等的親密需求,也無法有真正的情感連結。然而,無論我們使用了哪些難聽的字眼去批評對方、傷害對方,我們的心底真真正正想說的心聲卻是: 我多麼的需要你、 我需要你對我的關注、我需要你在我身邊陪伴我、 我很恐懼害怕我無法掌控事情發生的情況、我很擔心害怕我的心會受到你的傷害。
而下面所列出,則是清晰覺察、且明確的去標註自己當下的情緒,是一些可以促進溝通、減緩衝突的對話模式:
我今晚有一種 “真可惜”與 “很失望”的感覺 : 因為我們之前曾經約定好了的,如果你臨時想請任何人來家裡吃晚餐,再忙都要記得先告知我一聲的。今晚我原本想跟你兩人獨處、好好輕鬆地坐看電視上轉播的中秋節綜藝節目啊。
我覺得 “很生氣”, “被看輕” : 因為我必須遷就我的時間於你,這有一種好像我的時間、我的朋友都不似你的那樣子般重要。
我感到相當 “焦慮”與 “慌亂” : 因為家裡都還來不及好好的清掃整理,我也不是很確定臨時這麼的準備可以賓主盡歡。
我覺得相當的 “挫折” : 因為我今天上班一整天連中飯都沒能好好吃,壓力已經夠忙夠累了,回到家還這麼突如其來的多了一件不請自來的忙碌事。
我感到 “擔心”, “忐忑不安”: 因為這麼臨時之間,不知道你以及大夥們是否覺得我這個女主人表現的襯不襯職。
我覺得非常的 “無助” : 因為跟你之間完全都沒有事先的溝通與計畫,我獨自一個人臨時完全想不出要端出什麼樣的菜色才不至於太失禮。
我今晚感到 “好孤單”以及“被孤立” : 因為我本來好想跟你獨處、吐吐我今天一整天的工作苦水的。
在我們華人社會的成長過程當中,極大多數的我們其實都很少被好好的培育內心情感世界的發展,也沒有被詳細的教導過要如何處理我們以及對方各式各樣複雜的情緒。所以總在親密關係裡頭有著許許多多的掙扎。伴侶間,經常使用次要的情緒如憤怒,來隱藏其真實、脆弱的情緒,卻從不談論自己最重要、最核心的感受和需求。
又或,當面對另一半發出希望改變的呼喊要求時,卻經常在情感上開始保持距離,以一種關閉溝通、被動者的姿態、或者偏離話題的方法來逃避關於彼此真實感受的討論。 這些,無論是激進的抵抗反擊回去、或是乾脆逃之夭夭,其實都預測著一段親密關係最終的毀壞破裂。.
但是還好,這一切事實上都還來的及挽救的! 我們能夠按圖索驥一步步地學習EFT。請記得:若覺得另一半的某個舉動傷害了你,請溫柔地,儘量使用討論自己的感覺和受挫需求的敘述句、重新聚焦於自己真實勇敢面對的情緒、聚焦於討論滿足自己的需求渴望,而不是只對另一半爆發憤怒的情緒反應,才能在關係中培養出利於彼此溫暖的同理支持力量。
能夠這樣訓練自己去勇敢誠實地面對、經歷體驗自己各種各式複雜的情緒,去清楚明白的表達出我到底需要什麼,也去察覺傾聽伴侶他的需求是什麼,我們才能有效地疏導、善用情緒,以一種健康有安全感的方式,與我們的伴侶在親密關係裏頭重新建立起真正屬於愛的連結。
圖: Free stock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