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詩婷 (諮商心理師、ICEEFT認證之情緒焦點取向之伴侶治療師)
<讓親密關係成療癒憂鬱症的助力 (1) – 惡性互動如何阻礙復原?>
當伴侶中的一方患有憂鬱症時,憂鬱症之症狀(以下簡稱症狀)往往不只是影響患者本身,也影響了伴侶之間的互動方式,使雙方常感覺衝突變多、症狀加重。
憂鬱症會使患者會出現失去活力、疲倦與沮喪,難以勝任原本的角色,例如無法工作、處理家務與照顧家人,此時伴侶往往會試圖補上空缺,以支撐原本家庭的需要,伴侶會攬下經濟、家務、照顧家人的角色,並試圖去照顧患者。再加上患者會出現自殺意念,使伴侶更加緊張與擔憂,就會常常叮嚀患者改變想法、與人群接觸、服藥、生活作息,也會常常待在患者的身旁等等,希望如此可改善患者的症狀。
但上述的情況使患者覺得自己像小孩,伴侶像自己的父母與保護者,伴侶的叮嚀變成控制自己的壓力,感覺到自己失去了自主性與權力,也失去與伴侶的連結。伴侶則是在心中十分害怕患者會自傷或自殺,可能因對於憂鬱症的不理解而努力地試圖透過保護、叮嚀與說服要趕走憂鬱症,或是因太過害怕而退縮,不敢與患者討論或是傾聽患者的心情與想法。
長久下來,互動的惡性循環因而出現,患者因症狀失去自己的價值感與家人的連結,害怕憂鬱症會使伴侶放棄維繫關係、恐懼有朝一日會被遺棄而更加地退縮,伴侶則會因患者的症狀與自殺風險而感覺自己也面臨被遺棄的威脅,所以會出現過度保護或是拒絕面對,患者又會因此而更加退縮不願表達,更感受到孤單與無助使症狀更加重,伴侶會因而感到挫折、無助與害怕。互動的惡性循環使雙方都感到挫折、無助、孤單、害怕被遺棄的痛苦,不僅沒有改善憂鬱症狀,反而失去了關係中的安全感與親密感。二人像陷在泥沼中空轉的車輪,不停地原地轉動卻沒前進,終有一日耗盡汽油,又倦又累地放棄。
所以憂鬱症在關係中的復原之路應是先建立良好具支持性的互動以避免空轉。然而伴侶在試圖建立具支持性的關係常會面臨許多挑戰,要避免因挑戰失敗而降低雙方改變的意願,所以在雙方自行嘗試後,能辨別找心理師協助的時機就相當重要。請繼續閱讀「讓親密關係成療癒憂鬱症的助力 (2) -何時需要找心理師協助?」
參考資料:Denton, W. H., & Burwell, S. R. (2006). Systemic couple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on in women. Journal of Systemic Therapies, 25(3), 43–57.
圖: French Photographer Maud Chal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