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 EFTQA 9

 

Question:

昨晚跟一個學EFT的朋友聊天,我很疑惑的說~其實EFT跟 Carl Rogers 講的東西很類似,大家也很同意同理、肯定、無條件接納、不作價值評斷這些概念,但為什麼EFT的介入技巧收到這麼多負面的反應呢?

Answer:

Rogers 提供的是建立和維持安全諮商關係的態度和原則,並相信個案在一個安全的諮商環境裡面,自己就會改變。

EFT把Rogers 的原則轉換成臨床技術,再加上依附理論,提供一個了解個案問題並持久改善關係的地圖。

換句話說,EFT做反映和介入是依照依附理論的地圖,有特定的焦點,這點可能引發治療師們的焦慮,一方面不能馬上從依附的角度,去理解關係的負向互動的成因,另一方面會擔心,這些是治療師自己主觀的看法,懷疑依附理論能不能解釋所有關係裡面的問題。

另外,Rogers 面對的是個別的個案,他不需要去擔心,肯定了一方卻造成另外一方火大的可能性,他也不需要去處理兩個人之間相互刺激、你來我往、刀光劍影的激烈反應,所以他可以用比較長的時間去傾聽,而不用這麼積極主動的去介入。

在個案還卡在激烈的負向互動循環裡面的時候,EFT治療師積極主動的介入,除了能夠幫助個案調節情緒激動程度的功能以外,的確是想把治療裡面的談話方向掌控在自己手中。

因為當個案卡在表層情緒裡面,兩個人之間充滿了敵意、防衛、不信任的心情時,給他們太多空間去自我抒發心情是弊多於利的,因為他們說的越多,不只自己越激動,也會讓對方越不滿,造成惡性的循是會越演越激烈的!

但是,EFT治療師並不是從頭到尾都需要擁有這麼多的主導權的,當個案可以體會到深層情緒、或是惡性循環中間的衝突開始降低時,個案就會有越來越多空間和主導權!

所以治療師的主動介入程度,其實是跟著個案的關係狀態,隨時做出調整的,這也是在諮商裡面我們經常說的「同步」和「彈性」啊!

 

劉婷老師 EFT Q&A 問答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