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動畫 . 故事簡介: 怪物的孩子 }

日本動畫 《怪物的孩子》故事描述的是一段如父子般,亦師亦友的師徒情。一個是雙親離異所以離家出走、一心想要追尋自己到底是誰,且想讓自己變的強大勇敢的徒弟九太;一個是同樣自小孤身一人無家庭溫暖、完全不懂得如何照顧人與領導人,卻又因為要成為宗師必須得收徒弟這個規定而開始學習帶領九太的師傅熊徹。

導演細田守解析說:《怪物的孩子》剛準備開始拍攝時,我的小孩才一歲,是個男孩,而他現在已經三歲了。對小孩來說,母親在出生的一瞬間就已經是母親了,但父親的存在到底是什麼呢?這很微妙,我總覺得『父親』角色未必是原生家庭的父親才能扮演,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身邊有很多人,也許在學校、社會有其他的心靈導師,他們的功用都會比原生父親來的重要。這些都是你在學習上的父親。因為有些人,你才能慢慢長大成人。

而就像這樣這些許許多多多的疑問,在我作為一個父親當下這之時才浮上心頭,所以才會藉由創作《怪物的孩子》,來解答我的疑惑。對於當父親這件事,我確實有一種「今天沒讀書,隔天要考試」的焦慮感,老實說,我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當父親的真實感,我總覺得我還是個「我太太的助理」而已;有時候也會想說,如果小孩長大一點點,跑來問我:「爸爸,人生是什麼呢?」有些只有父親才能回答的人生道理,我該怎麼回答呢?我似乎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好好準備,才能回答我的小孩。

細田守強調,「父母也是有了小孩之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父母的,大家都是從零開始,所以我認為親子間應該是互相學習的關係。 而且,在各式各樣的學習的道路上,我覺得人生就是連續不斷的交叉點,做了A選擇,B路線就會斷掉,但說不定選哪一邊都是正確的,也可能選哪邊都是失敗的,而我覺得在選擇的當下不會知道對錯,沒辦法立刻印證,必須站在選擇後的未來,回頭看,才知道當初的選擇是對還是錯。」

在《怪物的孩子》動畫裡有些怪物形象跟《西遊記》裡的豬八戒、孫悟空、沙悟淨相似,我其實是引用了中島敦的小說《悟淨出世》,這是一部幻想小說,內容描述沙悟淨在遇到唐三藏跟孫悟空之前,對自己產生了疑惑,尋訪各地去找尋自己,想要知道『我為什麼存在在這個世界上?』『我到底是什麼人?』而在故事最後遇到唐三藏跟孫悟空,從取經的旅程中開始才身為沙悟淨。

這樣的一個故事使用來跟九太的故事做重疊;九太也是在小時候進入怪物世界,對自我認同產生疑惑,不知道自己是怪物、是人類,還是超越怪物與人類的存在,這樣的設定跟小說互相呼應;可以的話,《悟淨出世》真是很棒的短篇小說,十分推薦大家閱讀。因為我覺得人生裡頭最大的難關始終只有自己,如果勉強、或假裝融入,都只會累積自我質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正視差異性、接納自己是誰,找回身分認同或許比什麼都重要。

尋求自己是誰的過程中,導演細田守還不忘讓九太重返人間社會,體會從友情漸進為愛情的青春悸動,還寬容地讓缺席的親生父親也擁有發言權。細田守並非不理解世間的殘忍,而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孤獨的靈魂。當壞人都有被救贖的機會,又何苦選擇生父與養父哪一個一定孰優孰劣?人生中唯有學會去理解他人之苦,這個自由選擇權的任務才不是盲從或虛榮的;可以在化解危機的同時,也擊碎了心魔偏見的魔咒。

故事最終的結局令人心碎卻又溫馨,了解徒弟九太的師傅熊徹,最終願意讓自己成為填補九太心中黑洞的那把劍。至此多年前九太開始習武時熊徹教導他的心劍合一到此才了解其真意所在: 唯有最最最溫柔的力量才能成為那最最鋒利的劍!! 然而要成為那股最溫柔的力量付出的代價極大,熊徹最後犧牲了自己,他不但成為了九太心中的劍,也成為了守護九太的神。

文章節錄自妞專訪:導演親自告訴你!《怪物的孩子》看完的六大疑惑解析。

 

 

關於日本動畫 《怪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