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30日,第二屆中國婚姻家庭心理健康高峰論壇在線上舉行並圓滿落幕。本次高峰論壇吸引了數量相當的從事婚姻家庭相關臨床工作者的眼球,直播及回看人次上萬。首日九場主題報告,由九位婚姻家庭領域臨床工作專家圍繞婚家庭的各類議題展開討論,劉婷老師也受邀在列,為大會奉獻了一場精彩報告,深入淺出地探討:婚姻與情緒問題。
這個主題正是EFT(情緒取向伴侶治療)精華所在,以情緒作為切入探索關係互動之困境,情緒問題和婚姻關係品質是心理治療中最常見的求助因素,而這兩者有高度交叉相關。劉婷老師的工作背景是長期和婚姻家庭工作,同時也是ICEEFT認證訓練員和督導,本次報告分享也是從老師近三十年的個人臨床工作者的視角,分享情緒議題和婚姻諮詢的心得和經驗,並以抑鬱症為例闡釋情緒和婚姻的交互影響,同時報告中也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科學實證,結合臨床和研究結果為參會者帶來超高價值資訊。雖報告時間有限,卻依舊乾貨十足。
劉婷老師本次演講的主題涉及以下幾方面:何為情緒、愛情關係與情緒之關聯、與情緒相關的心理障礙之特徵、以抑鬱症為例的情緒相關的心理障礙特點、婚姻困擾與心理障礙的相互影響、抑鬱症的社會和個人影響、抑鬱症與婚姻困擾的顯著正相關以及其臨床工作意義、從研究證據看抑鬱症對婚姻關係的影響、婚姻困擾造成抑鬱症狀的發生復發及惡化、面對抑鬱和婚姻問題之適合的治療方式等。
為了讓參會者重溫老師講座之精彩,並彌補未能參會者想要領略本場講座魅力之遺憾,現奉上本次演講之逐字稿,並劃出講稿之重點。敬請收下。
=婚姻與情緒問題=
1
在我們開始談婚姻和情緒問題之前,我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情緒,因為在我的個案中,大家來談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自省,會覺得:我有這樣的心情是不正常的、我有這樣的心情是不對的、或有這樣的心情代表我很脆弱或很無能。所以我想在開始談情緒問題之前,先跟大家定義一下什麼是情緒。
情緒——其實是所有哺乳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換句話來講,只要你是哺乳動物,這就是你的本能的一部分,是沒有選擇的,我們本來就會有這樣的反應跟能力,是對環境中刺激源所產生的反應。所以,每一個情緒都具備了獨特的功能。我是很相信進化論的,如果情緒在人類歷史幾千萬年都存在的時候,那麼它對我們種族的生存是一定有特別的功能。
另外,想要跟大家解釋一下,情緒本身是一個感受,情緒反應可以分成兩大類:
第一類,是自動化的反應,也就是情緒啟動了自主神經系統。大家瞭解自主神經系統是掌管我們的心跳、血壓內分泌等,所以當我們大腦接收到外界環境刺激源的訊息的時候,它產生的反應會同時啟動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影響了我們的心跳血壓或其他的生理反應,就是對於情緒的自動化反應。
另外,人類在社會化的過程,同時會發展出符合社會規範、符合社會價值的一些有意圖的反應,比如說我們現在長大了,就不會想生氣就生氣,想哭就哭,我們會看著場合來判斷“什麼樣的對象,什麼樣的目的,什麼樣的情境”,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反應,這一類是後天發展出來的有意圖的反應。
以上是情緒反應的兩大類,我最重要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其實是最後一點——
情緒本身是沒有好壞跟對錯的,沒有該有或不該有的情緒,也沒有錯的情緒,因為情緒本身就是對環境刺激源所產生的反應。
那麼,問題出在哪里?
因為今天要來談的是情緒的問題,問題其實出在於:情緒的表達和反應是可以有建設性或破壞性的不同效果的。
第一部分:來訪的情緒本身是沒有錯的。之所以來訪往往不喜歡有這些情緒——是因為該情緒本身造成了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或者是這個來訪對於情緒的表達和反應有一些破壞性的效果,這個是從臨床工作者的角色來看,我會想要去幫助他的地方;
第二部分,如果今天我們想要停止某個情緒的感受,並不是去說服自己說不要生氣,不要傷心,不要害怕。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最有效改變一個情緒感受或停止一個情緒感受的方式是——改變刺激源。因為,情緒的產生是從刺激源來的——如果刺激源改變了,這個情緒就跟著改變。
所以,以上是在我開始講一些情緒跟婚姻問題的時候,想要先給大家澄清的幾點。
2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愛情關係跟情緒。
精神動力學的大師弗洛伊德曾經說:我們從來沒有像在愛的時候那樣的脆弱,我們也從來不會像失去愛人時那樣的絕望和不快樂。
換句話來講,如果把弗洛伊德的這句名言和我剛剛談的情緒的概念組合在一起,那就是:在愛情關係中,我們變得脆弱是因為引發情緒的刺激源變多了,人們對於刺激源的反應也就更敏感、更強烈。
當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身處愛情關係中時,因為在乎TA、因為跟這個人有情感聯結,所以跟TA有關的事情、跟對方有關的一些因素,都變成是會引發我們情緒的刺激源。所以,本來我是單身的,我只需要顧著自己一個人,現在突然發現:有另外一個人會引發我的情緒反應的,因為我在乎TA,因為我們緊密相連,所以我們對於刺激源的反應就更敏感、更強烈。
給大家幾個例子,在愛情跟婚姻關係裏,與情緒有什麼關聯呢?
比如,當我們發現:自己已經不再被愛了、這個關係要結束了。這種失去/失落的感受,是讓我們傷心、難過的;
如果在關係裏面,我們覺得受到威脅了,或者是覺得關係的不確定性變高,比如,“我不知道對方對我的感覺,跟我對TA的感覺是不是一樣,那我愛TA這麼多是我自己一頭熱還是TA跟我有一樣的心情?”或者是,“當我今天發現TA對另外一個人比對我要好,要親近”,這些都是在關係裏,會讓我們覺得害怕,或者是一個比較弱的害怕情緒,我們常常用的詞是擔心,所以在關係中不確定性高、覺得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是會擔心害怕的;
或是在關係裏,你覺得一直被一個人嫌棄,在TA眼中你怎麼樣都不夠好,你怎麼樣做都不對。好像你怎麼樣都配不上TA,就會讓我們有羞恥的感覺;
那更不要講,如果在關係中,我被欺騙了、我被對方傷害了,這個是會讓我們生氣的。
所以,以上幾個我們在關係裏面,有時候會經驗的一些例子,以及會引發的情緒。
3
接下來是情緒的心理障礙,因為心理障礙其實有好多種,因為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就以抑鬱症為例子來跟大家做一個比較詳細的說明。
所謂心理障礙,有幾個特徵:
第一個,情緒失調。什麼叫情緒失調呢?是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或調節對個人的刺激或威脅性刺激的反應,還影響了我們正常的功能。比如說我們會失眠、飲食習慣改變、或食欲的改變(變差),學習或工作的表現變糟糕,甚至人際關係變得困難,這些都是心理障礙的特徵。
第二個,在情緒失調的情況之下,對我們的正常功能有所影響。而且這個影響是持續一段時間,造成我們的困擾的情況之下,才叫心理障礙,如果大家只是突然遭遇什麼事情,或是有短時間的幾個小時或幾天心情不好,這個是不足以構成心理障礙的診斷。
所以這個是一些心理障礙的特徵。
4
那我想要來談的是婚姻的困擾和心理障礙的相互影響,其實這是一個交互作用:
在婚姻關係裏面,如果伴侶之間的衝突越激烈越頻繁,情感聯結越疏離,TA的心理障礙的症狀就會越嚴重,這是一條雙向道。
也就是說:當一方或雙方的心理症狀越嚴重,會回過頭來造成婚姻之間的衝突越高,或者是情感中的親密越低,所以這個是一個惡性循環;如果這個惡性循環繼續下去,就是症狀越嚴重,衝突越高,親密感越低,然後親密感越低,衝突越激烈,當然症狀越嚴重,就越覺得比如說在吵架的時候,剛剛彭老師講到也是彼此貶低的,也是防衛的,相互攻擊的,造成更痛苦,對未來更灰心,更覺得自己孤單的一系列的感覺;
同時,當感覺到更痛苦的時候,也就會對刺激的反應會越激烈。例如,平常對方講一句話,諸如批評你“你今天穿的衣服太不好看了。”你可以假裝沒聽到,或者就覺得TA的審美觀念不好,然而如果現在你的抑鬱症狀越嚴重的時候,也許平常不會有反應的一句話,在脆弱的時候就會對你造成更大的影響,如果這樣的惡性循環繼續下去,就會產生一些長遠的,負面的影響。
又比如:對自我的觀感會越負面,覺得自己越糟糕,覺得自己越無能,會覺得說對未來好像越來越沒有希望感,同時對他人的信任或依賴越低,有什麼問題不會想要去跟對方分享,也更不會想要跟對方求助,然後對自己的生活會覺得是缺乏安全感和掌控感。
大家看到我剛剛講的這些負面的影響,就會發現這其實都會讓心理障礙的症狀越來越高的。
5
我們再來談一談現在國內抑鬱症的嚴重程度:
世衛組織在2017年提出的報告,中國是全球抑鬱症負擔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大概有4.2%的人口,就是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抑鬱症對於職業人群來講,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說它會導致誤工、個人生產力下降、可能沒有辦法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會影響對社會的貢獻。
2018年有一個統計,因為抑鬱症造成的缺勤,醫療開支,還有其他的一些費用大概占了494億人民幣左右,所以這是一個很高的社會負擔。可是讓我們比較鬱悶的一點,即使在過去的幾十年,公共衛生部門、醫療人員、研究人員、還有心理諮詢干預的專家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在抑鬱症的治療和防治上面,可是我們從人口層面來看,抑鬱症的發生率並沒有改變。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那我們把重點再拉回抑鬱症和婚姻困擾之間的關聯,所以有很多研究證據告訴我們,抑鬱症和婚姻困擾之間是有顯著的正相關:
– 一個是我們剛剛談到的惡性循環,即:伴侶關係的品質和抑鬱症之間是有高度的交叉影響,而且伴侶關係的問題和品質以及抑鬱症這兩者皆為心理治療中最常見的求助因素。
– 另外一個是普遍的程度,至少我覺得這個統計數字是蠻驚人的,就是有50%患有抑鬱症的成人,TA同時是處在伴侶關係的困境或危機中。
– 除了剛剛提到的,對伴侶關係不滿意的成人,TA符合重度抑鬱症診斷條件的可能性是對關係滿意者的2.7倍。更多的研究證據告訴我們:關於相處,與沒有抑鬱症的伴侶來比較,伴侶中的一方如果患有抑鬱症,兩個人更容易陷入互相的破壞性的互動的惡性循環裏面,而且他們雙方都傾向於逃避衝突。
有時候,重度抑鬱的來訪會分享說:“我連早上起床,去沖涼換衣服,出門上班或是去上學都覺得好困難了,我要花這麼多的精力,讓自己在外表上看起來好像是正常人,可以發揮基本功能,如果我還要分出心力來處理關係中的問題、去受另外一個人的影響,這樣對我來講是太困難,太沉重的負擔,我真的做不到…”
當親密關係變成是一個負擔的時候,大家就會選擇保持距離啊,保持這個去選擇一些逃避衝突或避免一些會引發衝突的話題,因為這樣更容易面對和應付。
在研究中發現:患有抑鬱症的一方常常需要更多的安慰跟保證,而正因他們需要這些,故而有可能在他們症狀嚴重的時候,在諸如家務分配和照顧孩子上,他們沒有辦法發揮對等的功能時,沒有抑鬱症的這一方伴侶會覺得:責任跟壓力好像都落在我一個人身上、我是一個人要照顧這個家,一個人要扛起所有的責任,常常感到自己處於超負荷且孤軍奮鬥的狀態,也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去依靠對方,對方連維持正常功能以及照顧自己都已經很困難的時候,我怎麼樣去依靠TA呢?
對於沒有抑鬱症一方的伴侶,遇到另一個困難是:不能抱怨,臨床上常常聽到他們在表達:我是不敢生氣的,我是不敢去埋怨的,因為如果我生氣跟埋怨,可能對對方來講是太大的刺激,可能會讓TA的症狀更嚴重,如果TA的症狀更嚴重,我需要去扛起的責任跟壓力就更大,所以我去抱怨以後可能還讓自己的問題更難處理。
在性別上,其實男女的反應有一點不一樣。我們發現:當丈夫患有抑鬱症的時候,妻子更傾向於在關係中去逃避親密,也就是她跟她的丈夫是會保持心理的距離。因為她會覺得不能依靠他,或是妻子一人要扛起家庭的責任跟壓力已經覺得負擔很重,所以她就不想去維持一些親密的接觸。
而且如果有伴侶一方患有抑鬱症,他們更容易陷入一追一逃的惡性循環。
所以以上是抑鬱症對伴侶關係的影響。
6
我們現在換一個角度來看:婚姻的問題對於抑鬱症狀的影響,它其實會造成抑鬱症狀的發生復發,甚至是惡化
在尋求個別諮詢的個案裏面,我們發現當抑鬱症發現的時候,有30%的人是因為婚姻困擾產生的。而且接受抑鬱症治療,不管是服用抗抑鬱症的藥物或是個體心理治療的病人中,同時有婚姻困擾的人只有34%,在治療之後抑鬱症狀改變,可是這些接受抑鬱症狀治療的病人,如果沒有婚姻困擾的話,有61%的人可以在接受這個藥物或心理治療之後,症狀得到改善。——大家可以看到這兩個的交互作用其實是緊密相關的。
而且我們來談惡化:一個研究發現,最能夠預測抑鬱症狀惡化的因素是被配偶批評的嚴重程度。如果一個人已經有抑鬱症了,不管是否在接受治療,會讓症狀惡化的一個最有效的預測的因素:是配偶對其的批評有多嚴重。
從做伴侶諮詢的角度來看,有一個很無奈的情況是:對於沒有抑鬱症這一方的配偶,TA在生活中的困難是:一方面覺得自己是不能自在地埋怨或表達自己的需求,因為怕對方承受不了;二來要承受的負擔跟責任是相對大的,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在感到自己孤軍奮鬥或哀怨心情之下,還要在互動中充滿正向鼓勵、或充滿幸福親密的表達,可以想見在現實上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而從抑鬱症患者的角色來看,他們都不是故意抑鬱的。我常聽到很多個案告訴我說:“這不是我的選擇;我不是故意要抑鬱,我其實比任何人都希望我可以趕快恢復正常”。曾經有個案說TA從12歲就開始服用抑鬱診療,現在TA已經60多歲了,TA表達:“我好希望某天清晨眼睛睜開醒來的時候,發現天空是藍的,心情是放鬆愉悅的,而不是持續這50年烏雲罩頂的人生。”所以,在聽到這樣的伴侶對話時,我覺得他們其實都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要做破壞性的事情,不是故意要扯對方後腿,不是要增加這個關係中的衝突或麻煩,他們其實是最需要幫忙的人。
也因為這點,我想給大家一個建議——因為,在傳統的對抑鬱症的處理或對於婚姻問題的處理,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去服用藥物,或者是個體心理諮詢。可是我想要提供大家一個不同的思路,因為個體諮詢並不是你唯一的選擇。所以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在有以下的這些情況,伴侶諮詢會比個體諮詢更適合幫助你:
第一,婚姻或情感問題發生在抑鬱症狀出現之前。大家剛剛記得我講,有時候婚姻的困境會造成抑鬱的症狀,而如果你有抑鬱症,進入親密關係中,也會造成一些婚姻或情感的問題,如果婚姻或情感的問題發生在抑鬱症狀出現之前,在這個時候,伴侶治療會比個體治療更適合你;
第二,個案怪罪伴侶或配偶是造成其情感問題或抑鬱症狀的來源。例如,覺得對方的背叛,對方的忽略或不珍惜,或來自伴侶的虐待等,個案認為配偶或伴侶是其人生所有苦痛的來源,這種情況我也會建議伴侶治療;
第三,是抑鬱症的病患與其配偶對伴侶治療比對個體治療有更高的參與意願。大家有時候很難想像說,為什麼會有配偶想要來參與心理治療的過程呢?在我的經驗裏面,尤其是如果抑鬱症一方有自傷或自殺的記錄,或者是傾向的時候,TA的配偶或家人對於參與治療的過程會有較高的意願。而且從諮詢師的角度來看,對於存在自傷或自殺傾向的病人,有家人或配偶的參與,對我們自己來講也是比較安心的,因為諮詢不是24小時on call的。如果來訪有自殺或自殺的傾向,當TA離開我的諮詢室的時候,我不知道TA會發生什麼事。如果TA要跟我求助,其實我要依靠這個人主動來跟我求助才行;然而TA的家人和配偶是與這個病人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果配偶可以配合治療,還參與治療,同時也能知道整個治療的進展,知道病人的需求,甚至知道說什麼樣的做法會讓TA的症狀改善或是惡化,這個對於整個治療的療效是更有用。
第四,如果配偶雙方決定要留在關係中,可是他對關係的品質是不滿意的,比如他表達自己很痛苦,可是不能、不想、也不敢離開關係或考慮離婚,但是關係品質又覺得非常不滿意,一想到回家要見到對方就非常的痛苦。這時,除了治療抑鬱症之外,他們同時需要有人協助其改善關係的品質。
因為我是學婚姻與家族治療出身的,所以我在看一些改善關係的時候,會覺得如果要直接去改善愛情關係或婚姻關係,從諮詢師的角度來看,我相信伴侶治療的著力點是更穩固的,為什麼?
因為如果今天來訪是單獨來的,TA要解決關係或婚姻的問題,我只能透過改變TA進而改變關係,因為TA的配偶或伴侶並沒有出現在我的諮詢室。可是如果今天伴侶或配偶雙方都來到我的諮詢室,雙方都是直接可以跟我接觸並直接參與整個諮詢的過程,所以我可以直接協助他們;同時,還有一個贈品——今天不只是伴侶雙方都出現在我的諮詢室裏,同時他們在我面前直接互動,給了我第一手資料可以去瞭解,或者甚至我可以直接在諮詢過程中,就讓他們打破本來的惡性循環,建立一個新的互動方式。
因此,如果現在他們決定要留在關係中,卻同時存在抑鬱的症狀,以及對於關係品質的不滿意,這時我會覺得伴侶治療會比個體治療更合適他們。
可是我想要跟大家要強調一點,伴侶諮詢有一個前提——沒有家庭暴力的跡象。如果他們有家暴,配偶是施暴者,這種情形就不建議伴侶治療。因為在諮詢的環境中,需要來訪覺得安全的。如果來訪和配偶一起前來諮詢,可是配偶曾經是對其施暴的對象,這樣諮詢環境很難會覺得安全。
所以,以上是今天給大家的一些建議和分享,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婚姻關係,對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的情緒、對我們的心理健康都是有很大的影響。
BY 劉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