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在EFT中,如何從情緒的齒輪著手,帶動著認知和行為的轉變?又為何EFT會選擇從情緒介入?
劉婷老師在第三天的課程中,介紹了在EFT中除依附理論外的重要理論基礎:情緒理論。藉此幫助學員們瞭解,情緒對理解當事人的重要性,以及為何貼近情緒、攤開情緒、聚焦深層情緒能夠帶動關係的靠近與改變。
情緒的出現,一定有原因。這是老師再三強調的一句話!
情緒是訊息,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與需求。
因此若當事人在關係中痛苦,並且詢問治療師「我是不是不該自責」、「心理師你會不會覺得我的難過很莫名奇妙」、「我是不是不該記恨這麼多年」…
請切記一件事,不要反問當事人「那你覺得呢?」
這對當事人來說,是個拒絕。
若是可以陪同在深陷情緒漩渦中的當事人,帶著「有情緒是必定有原因」的好奇心,詢問當事人:「你會有這樣的感受一定有原因,也許有人告訴你不該有這個情緒,但或許我們可以來找一下會有這個感覺的原因是什麼?」
停下腳步來協助當事人整理和體會自己的情緒,便可以傳達一個陪伴和理解的心情,而不是推開一個痛苦、掙扎到來尋求諮商協助的心。
接著,劉婷老師也介紹了情緒調節如何應用在伴侶諮商實務中。
當事人若處在一個情緒超出容納之窗的狀態,不管事過度激發或是過低激發的狀態,便會經歷到認知功能失調的情形。
如果此時,我們並未覺察到此事,便可能使我們的介入失去效果。
這也是為何,EFT選擇從情緒介入的原因。
情緒是跨文化與種族的共通語言,當我們能夠細膩地理解情緒,便是可以貼近和同理當事人狀態的第一步。
在EFT的操作中,調節表層情緒,並攤開和聚焦工作深層情緒,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介入關鍵。
咦?你說好像老師沒提到這個?
那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天的課程!
早上9:00準時見!
By 石瀝新助教





2022 EFCT初階認證課程 第三天活動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