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要讓被你愛的人威覺到幸禰很簡單,問問對方:

「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你需要什麼? 」

然後在合理、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給對方他要的東西,就是一份好的愛。

撰文/劉婷

一個流傳多年的迷思:「我愛對方,就要為對方付出,付出越多,對方就越幸福。」

對應到現實中,很多人都覺得我愛他,把他捧在手掌心,並不需要他在關係中承擔對等的付出和責任,他就像坐在協力車的後座,只要動嘴和指揮方向,所有的勞力付出都由前座的我來承擔, 這樣的他一定快樂和滿足,而且一定覺得自己很幸福。

實際上,從臨床工作的個案和研究資料來看, 在關係中(包括親情、友情、愛情關係)秉持這樣的概念,雙方的滿意度反而都偏低。這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對於付出的一方,若付出沒有得到回報,即便堅信「我應該付出,他怎麼對我都沒關係」的概念,但人終究是社會性的動物,有天然的情緒反應和需求。常常處在被拒絕、忽略丶嫌棄的負面經驗中,自我價值感會降低,在關係中的痛苦會遠比快樂多!

另一方面,表達愛的方式、付出方的期待、被愛方的需求與感受、還有自我認為的三觀(價值觀、人性觀和性別平權觀),都會影響被愛的幸福感。有時,—些在重 要關係中付出方用來表達愛的方式,讓對方覺得被這樣愛是倒霉的,是痛苦的,他們寧願不要。

那麼,什麼樣的付出方式無法帶給對方幸福?又要怎麼修正呢?

一、視野狹窄的愛

這種付出方式,看不到環境,看不到其他人, 在付出者的眼裡,只有被愛方是人、是重要的,眼中沒有其他人,也不顧其他人的感受。

有—天剛吃完晚飯,小芳和阿明這對小夫妻按他們平常的分工習慣,小芳負責煮晚餐,阿明在飯後負責洗碗。 這時門鈴響了,婆婆—走進來看到阿明在洗碗就大聲驚呼,一面衝過去阻止阿明洗碗,一面指責小芳:「你又不是不知道阿明從小身體不好,大冬天的你還讓他洗碗,你看他的手冰成這樣,你怎麼這麼不會照顧他呢!

婆婆對阿明的愛和心疼是非常明顯的,但卻是狹隘的,因為不只讓小芳覺得自己是次等公民, 好像阿明手冰就不行,自己受苦就是應該的,也陷阿明於不義,讓他尷尬為難,甚至增加夫妻間的摩擦。在這個情況下,婆婆的愛反而讓 阿明覺得幸福感降低,帶來太多痲煩,久而久之,他寧願不要。

二、代價很高的愛

有些愛很昂貴,因為付出愛的一方自認為對方做出重大犧牲,期待有所回報,有些回報是物質方面的,有些回報是人情方面的,有些回報甚至可以是人的一輩子。

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説:「我省吃儉用才把你養大,你以後每個月薪水的—半應該要給我! 」。 有的朋友會對對方説:「我離開了本來的朋友圈, 選擇你作為我最好的朋友,現在我身邊只剩下你一個朋友,你也要疏遠其他人,我們兩個有彼此作伴就夠了'」有的情侶會對對方説:「我為了你放棄高薪工作,離鄉背井就為了你,我們當然要—輩子在—起的啊 l 你不可以抛棄我或變心愛上別人!」

因為我愛你,所以為你做了……因此你就應該……這真是世間最沉重的一句話了,這其中包含的期盼威脅或是理直氣壯會壓彎—個人的背脊,讓情感變質,讓人寧願不要。

三、自我中心的愛

很多時候這類型的愛是忽略對方的需求,自以為是的表達和自認為是好意的愛,因此滿足付出方的需求是大於接收方的 。

舉例來説,阿明最近換了—個老闆,沒日沒夜的加班了好一段時間,讓小芳很心疼。一天半夜,當阿明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到家,不顧阿明想早點睡覺的需求,小芳-面幫他煮宵夜一面開始抱怨他的老闆,幫阿明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點子以逃避加班,阿明坐在飯桌前眼睛都睜不開了, 小芳還喋喋不休 。在這個時候,小芳的愛讓 她想照顧阿明(準備宵夜)和幫助阿明解決問題(如何逃避加班),卻忽略了阿明的需求(睡覺)。

其實這時候,讓阿明有幸福感的愛是小芳説:

「你看起來好累喔!你餓嗎?或者我可以為你做 什麼嗎?我 很心疼你這麼辛苦!你趕快去休息吧,我不 吵你了!明天早上我再幫你準備豐盛的早餐補—補!」

很多父母對子女也會做同樣的事:「我就 嘴巴説説,又沒強迫你要聽!」、「我跟你説這些話是為你好!如果不是因為我愛你,我才懶得説!」即使孩子一點也不 想聽,很多父母還是義無反顧地—直用説教的方式來表達愛!但請記得,孩子的感受和意見是很重要的,在你硬塞禮物和好意給孩子之前,先問問他喜歡或不喜歡什麼吧!

四、沒有自我的愛

有些人愛得很卑微、委屈勉強自己去做不擅長或不顥意的事,一切以對方為主,在愛之前,「原來的我」消失了!

曾經有個個案,三十出頭就自己創業有成, 身家數千萬,但在她決定結婚後,她讓沒有經營背景的先生接管她一手創立的公司,眼看著他做了一個接一個的錯誤決定,心裡急得跳腳也不敢給先生建議,還要安慰先生説:「不是你的錯, 反正公司底子厚,你可以再試試,因為你是有才華的!」

回顧往事,我問她為什麼要説這些違心之論, 她説:「我不想傷他的自尊心,我也不想在關係中是高高在上的一方,我覺得他喜歡溫柔順從的女人,所以 我要改變自己!」我説:「所以你不認為他會喜歡原來的你,也不會欣賞你的才華和能力,你也願意為了這份愛情拋棄你的事業和成就,把自己改造成—個完全不—樣的人,是嗎? 那他當初為什麼要追求你呢?他跟你在—起不是應該被那時候的你吸引嗎?」但個案的概念中, 談戀愛和婚姻是不一樣的,這裡反映了她在性別不平等的觀點和她的價值觀討好我的先生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 她付出那麼多,最後公司倒閉了、先生憂鬱了、她想重新執掌大 權時市場機會不在了。

當他們來找我做伴侶諮商時,先生説:「我以為是她厭倦商場的競爭,所以才叫我接手!其實我知道自己不擅長經營,有時我想問她的意見, 她都説她懂得沒有我多,叫我自己做決定,我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毀了她一手建立的事業,一方面覺得自己沒臉見她,另—方面我也很怨她,為什麼結婚後就變了—個人?」

這是多麼悲哀的誤會啊!兩個人都用自以為對方要的方式來愛對方,但其實都沒有跟對方確認過,結果雙方都失去了金錢、愛情與自信。

五、在傳遞過程中變質的愛

很多愛因為表達不當、缺乏溝通的各自解讀、或因過去的受傷和害怕成為溝通障礙,因而從未被對方接收到!我常聽到青少年個案告訴我:「我當然知道我的父母是愛我的,但那是理智上,因為情感上我感覺不到他們的愛,有時候愛裡面還暗藏著一把刀,為了避免被割得遍體鱗傷,我寧願不要。」

當父母用鞭策挑剔來敦促孩子進步,尖酸帶刺的言語來避免孩子變得驕傲懶散時,請記得, 當愛的外層裹著冰冷的盔甲,內裡又藏著—把刀時,是無法讓人威受到愛的方式,這樣的愛在傳遞過程中已變質,讓人無法接受,甚至帶來傷害, 所以孩子寧願不要。

在關係中(包括親情、友情、愛情關係),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愛能讓對方快樂,是對方想要的、也是我們能給予任何人最好的禮物,而這份愛也應該是讓關係的連結更緊密、讓我們更喜愛彼此的。其實要讓被你愛的人威覺到幸福很簡單, 問問對方:「我可以為你做些什麼?你需要什麼?」然後在合理、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給對方他要的東西,就是一份好的愛。

「這樣付出,帶給對方的不是幸福」─張老師8月月刊536期